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正文

呼伦贝尔空管站气象台更换观测目标灯

公共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昨日对记者表示。

一名俄罗斯官员18日说,该国正在稀土、天然气和石油供给等领域寻求与德国的密切合作板子打在了负责作业的康菲中国身上。

呼伦贝尔空管站气象台更换观测目标灯

[page]2亿元赔偿费?一种设想而已 康菲中国是否会因溢油污染被提起巨额索赔,关键在于国家海洋局对此次溢油的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按照目前的关注形势,海洋局肯定会告诉公众一个结果。根据该技术导则的规定,对海洋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由海洋主管部门代表国家利益,对肇事者提出赔偿要求。在郎印海的印象中,上述技术导则,是一个海洋部门的行业标准。但根据国际惯例和相关公约的规定:损失人实际得到的赔偿总额以基金和利息为限,最终赔偿折合人民币为上述5483万元。

其中的价值,今天看来,更为清晰。7月5日,面对数十家媒体,国家海洋局的官员终于以罕见的强硬态度表示,未来将对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菲中国)提起海洋生态损害索赔,并表示,这类生态损害赔偿数额视实际情形可以很高,理论上不封顶。遗憾的是,走过场式的检修错过了避免事故的最后机会,细小的隐患在眼皮底下积累沉淀,一步步达到事故的临界点。

事发车间刚刚经过检修,而今年发生事故的厂区与去年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仅隔一道海,时隔正好一周年。(7月17日《新京报》)安全生产领域上有一个海因法则:在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事故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必须痛定思痛,亡羊补牢,才能让更多的检修能够经得起事故检验。唯有进一步明确企业对于安全事故的后果承担,倒逼其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事故倒查追究机制,让问责成为时刻悬在每个人头上的达摩利斯之剑,类似的黑色幽默才不会重演。

正如有观察人士指出,近段时期石化企业事故频发可能不是意外,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漏洞需要认真检视。究其原因,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够首当其冲。

呼伦贝尔空管站气象台更换观测目标灯

无论是前脚检修后脚出事,还是连续两年同一天发生事故,都不能简单归因于时间点的巧合。事实上,这已不是我们第一次叹息事故对检修的反讽C平台事故原因较为明晰。通报还称,发生事故的两个平台,分别采取减压和水泥封堵井措施后,溢油于6月21日已基本得到控制。

另外一个则是引起香河大地震的北西向断裂带。有些油田的管理为承包商制度,油田的生产监管由承包油田的公司负责,有些油田则安排安全监督员作为第三方监管平台上的管理,而第三方也是石油公司的内部员工。当时,长岛县海洋与渔业局接到山东省海洋渔业厅的通知,称得到北海分局的内部通告,要求启动应急机制并告知沿海各个市级单位,严密监测近海的环境监测数据。每年2月,烟台市和北海分局都来人,试图解决溢油问题,后来我都不好意思去见他们了。

而就在此通报发布之前两天的7月3日,中海油内部人士宣称,该事故仅污染了200平方米左右的海面。而中海油方面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称:我们只是蓬莱19-3油田的非作业者,关于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理和相应对外公布事宜,应由作业者(康菲中国)进行主导。

呼伦贝尔空管站气象台更换观测目标灯

中海油在此次事件中的角色类似于墨西哥湾事件中的美国公司阿纳达科(Anadarko)。一位海洋石油专家对《财经》记者说。

康菲中国为作业者,负责油田的生产和管理,所谓作业者是以实施石油作业为唯一目的而登记的机构。康菲中国把蓬莱19-3油田的具体项目分包给了多家公司,其中相当一部分即为中海油的下属公司。这意味着该海域的溢油清理工作一直未停止。在过去10年中,中国石油大约53%的增产都来自海洋。《财经》记者了解到,事故发生后的通报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关于事故导致的损失的承担,将根据最终确定的事故原因、性质以及双方签订的合同予以确定。

一名研究环境法的律师称,在海洋污染事件中,鲜有国家行政机关提起诉讼,包括国家海洋局、农业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并没有发起海洋污染诉讼的动力。在政府、受害者之外,环保组织发起公益诉讼是第三条路,在中国,放开公益诉讼的呼声很高,在实际操作中,环保组织很难成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在起诉资格上就可能被排除在外。

相关数据仍限于国家海洋局7月5日的通报内容:油田单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积158平方公里,已影响周围海域840平方公里。在事发一个月后的现场,蓬莱19-3油田C平台附近海面上,《财经》记者看到,油花大量漂浮,一名潜水员沿着C平台攀爬上来。

依中国《环境保护法》第41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和个人赔偿损失。6月23日,经吸油等多种措施处理,已无明显溢油。

有迹象表明,康菲中国与中海油皆高估了各自应对此次事故的水平与能力,致使溢油至今未能遏制。与之相比,B平台所谓地层压力引发溢油解释,引发争议。作业者作为石油安全事件的责任主体,也有法可依。6月5日上午11点,康菲中国电话报告自查结果,称蓬莱19-3油田未发生溢油事故。

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表示,对于这些远在大海中的平台,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实难到位,其日常生产过程更多是以石油企业内部自监为主,不过,所谓生产规则,每个公司都有,但是得不到落实,都是一张纸而已。海油开采的内部监管模式多为健康、安全和环境(HSE)三位一体监督。

按照渤海海域的管理权限,12海里以内海域由地方管辖,12海里以外由国家海洋局管辖。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工程学院院长高会旺表示,污染事故对海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短期内难以评估。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对蓬莱19-3油田溢油造成的海洋环境影响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截至7月11日, 溢油除了造成840平方公里的劣四类严重污染海水面积以外,还导致了其周边约3400平方公里海域由第一类水质下降为第三、四类水质。但事故已造成的重大影响,无法在短期内消弭。

而未明的真相,又将为未来的评估设置多重障碍。康菲中国清污的实际境况,始终限于两家企业的核心人员所知。在中海油的对外解释中,作业者康菲中国应为海洋石油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就在当天,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对山东长岛附近海域采集的溢油样本进行了油指纹鉴定,其后公布结果为:山东长岛溢油,并非来自渤海蓬莱19-3油田。

[page]赔偿难诉每年的六七月份,是渤海湾的休渔期,无人出海打鱼。中国地质大学安全研究中心教授罗云说,渤海湾溢油事故虽然泄露量不大,但却暴露出安全监管、预防机制、信息披露等各环节存在缺陷,这为未来敲响了警钟,如遇像去年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后果将难以设想。

6月30日,媒体报道称,6月22日,有关部门在蓬莱19-3北部偏东方向发现一条长3公里、宽20米-30米的溢油带。溢油事故发生后,康菲石油美国总部派出几十名专家赶到现场调查处理,亦可见其已意识到事故严重,但关于调查内情却讳莫如深,外界甚至国家海洋局都无从知晓。

6月4日首次溢油事故发生之后,这里成为康菲中国的前方阵地,亦是调查此次溢油事故的核心现场。其监理模式应由甲、乙、丙三方组成。

有话要说...

最新文章